周剑秋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研究方向/领域 :

低温余热发电、太阳能利用、化工过程机械


服务企业、产业相关工作成效、研究成果与荣誉:

周剑秋,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第十届霍英东基金获得者。1972年生于江苏省丹阳市,1998年于南京化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8-2000年博士毕业留校;2001年赴韩国国家地质矿产资源研究院合作访问;2001年,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2004年,受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全额资助,以Research Associate身份赴该校进行合作研究,2006年破格聘任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2006年底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美国ASME学会会员;全国化工化学工程设计技术中心站第一届搅拌技术专家委员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高级会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省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省教育厅特聘教授,承担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承担并完成过教育部和省科技厅大多数品种的科研项目20项左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省青年创新人才学术带头人,省333高层次人才,省六大高峰人才B类资助人选,南工才俊培养对象。已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相关SCI论文100多篇,2015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力学专著一部,其中一篇SCI论文被列为Elsevier年度TOP25之一。有关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所研究成果多项已产业化。为国家独立培养博硕士研究生近80名,有的已经担任重点大学的副教授和助理教授职务。


研究成果项目:

致力于能源装备的结构完整性和创新性研究,在太阳能热利用、核管道与容器、可燃冰及低温余热发电工业节能装备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工作,获得的原创性成果很多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多个核电及石化央企的重大项目合同,为我国能源装备的创新和产业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致力于能源装备的结构完整性和创新性研究,在太阳能热利用、核管道与容器、可燃冰及低温余热发电工业节能装备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工作,获得的原创性成果很多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多个核电及石化央企的重大项目合同,为我国能源装备的创新和产业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开发的可燃冰合成和快取燃烧装置使国内首次合成大块人工可燃冰并点燃。该成套设备的成功应用被中央电视台和国土资源报分别报道。在秦蕴珊院士等组成的专家验收会上一致认为“研究结果令人鼓舞,该项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居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二等奖。

3、主持开发的蓝宝石炉智能焊接制造关键技术获得发明专利两项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目前,该技术转化的企业已累计实现产值13066.53万元。

4、近年来在微纳米材料制备与力学性能领域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其中,主持开发的用于液压活塞杆表面涂层在国内大型水电站中获得了应用并替代了德国产品,获省科技进步奖一项,新增销售收入13900万元,新增利润2780万元,成功实现产业化。发表国际主流期刊SCI论文100余篇。

专家推荐服务

10000+深度合作专家 提供专业咨询


微信客服
打开微信
“扫一扫”